最新动态

Newsroom

5G上下游投资全景

发布时间:2019-08-19
5G是什么
 
移动通信自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,大约每十年经历一次标志性技术革新:1984年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出现(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);1991年GSM商用(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);2001年WCDMA商用(第三代数字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);2011年3GPP发布LTE-Advanced技术标准(第四代宽带数据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)。

而如今,移动通信的业务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:传统的语音、短信业务逐渐被移动互联网业务所取代;云计算的发展使得业务的核心放在云端,终端和网络质检主要传输控制信息,这样的业务形态对传统的语音通信模型带来挑战;M2M/IoT带来的海量设备连接和爆炸性数据增长,超低时延业务,超高清、虚拟现实业务带来超高Gbps的速率要求……现有的4G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些业务需求,亟待5G能够解决。
 
5G与4G相比最大区别是,除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信,也连接物与物、人与物之间的通信。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,这也是思考5G能改变哪些具体业务的关键:




(1) eMBB(增强型移动宽带):高速率,指单用户可获得更高的峰值速率,比现在4G网络快上数十倍;

(2) mMTC(海量连接):更多终端和低功耗,更多终端是指单位面积上支持的在线设备总和更多,有效解决万物互联的网络问题;

(3)uRLLC(超可靠、低时延通信):传输延时被缩短到毫秒级,为控制类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。 

5G产业链投资:我们看好部分上游元器件商和丰富的下游场景应用



上游
 
(1)基站天线。5G基站引入 Massive MIMO(大规模阵列天线)技术,通过更多的天线来提高网络容量和信号质量,类似于通过新增车道数来提高车流量。另外,基站架构也进行升级,天线和射频单元RRU一体化为AAU,天线的形式由无源转向有源,从而提高频谱效率。因此,新技术、新架构导致天线复杂度提升,从而驱动天线价值提升。

(2)PCB(印刷电路板)。5G将会增加PCB的使用面积,并有望更多采用价值更高的多层、高速 PCB。

(3)小基站。由于5G主要所使用的是高频段,网络覆盖性能较弱,因此需要提高网络密度,这需要灵活部署小微基站,加大、加深覆盖区域。

(4)射频前端,包括天线开关、滤波器、PA、LNA、双工器等。5G不仅对射频前端的需求增加,并且随着技术升级和集成化趋势,对性能和制作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。这其中存在新材料新工艺的机会(例如GaAs、GaN)、国产替代的机会(目前射频产业主要由美国和日本企业主导,例如Skyworks、Avago、Qorvo、TDK、Taiyo等等)。

(5)光模块。5G网络建设带动光模块需求的爆发,其中低端光模块已实现国产替代,但高端仍被日美垄断。看好产品线齐全、掌握光芯片技术、打开高端市场的厂商。



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基础网络铺设带来上游众多机会,但并不是每一块都适合布局投资。

(1) 一方面,我国通信产业链已进入相对垄断的状态,这其中有不少都是二级市场的机会;

(2)另一方面,我们通过复盘3G/4G发现,当时市场中也出现很多“受益于投资规模增长和需求增长”等理由推荐产业链上游的公司,但最后这些利好的驱动因素,并没有让相关公司足够盈利。其中不少供应商都只能算低端加工业,并且面对强势的运营商和主设备商,利润寡薄。所以在这个行业独特的结构下,如果仅凭需求的逻辑,难以找到优质标的。


下游
 
5G的高速率、低时延、海量连接将会创造出更多下游应用场景的机会。

(1)云AR/VR,比如各种沉浸式体验、电商购物结合等;

(2)无线娱乐,比如超高清视频和云游戏,与社交网络结合如全景直播、户外直播;

(3)联网无人机;

(4)即时的云服务,真正实现随时上传、存储和访问;

(5)低时延、高可靠的智能制造柔性工厂;

(6)远程医疗服务,不只是人类医疗服务,也可以是动物(包括宠物);

(7)车联网和自动驾驶,5G时代新一代可类比于智能手机的终端则有可能是智能汽车,智能汽车需要高精地图和高效的车联网通信。地图实时更新数据量巨大,需要超高速带宽;另外车联网时代的无人车全局路劲规划需要低时延;

(8)个性化的虚拟助理,即智能分布到终端。


思考5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模式
 
目前我们需要下载APP,是因为“网络传输速度不够快”,下载APP可以在手机中缓存信息,将大量的基础服务框架提前下载/部署到终端上,使用时体验更好。然而到有了高速传输结合云计算,这些应用有望实现即点即用。

这将对现有的APP生态产生变革。如今很多中小互联网企业都被挡在争夺流量入口的赛道之外,就是因为APP装机量的推广越来越难,成本越来越高。5G也许会打破当前巨头在APP装机量上对于后来者的壁垒。

另外,之前提到我们认为智能分布到终端是一种趋势,随着AI技术在手机上不断渗透,未来用户的手机的使用场景也将更大改变。AI使得手机对于用户目的的理解不断增强,从而“直达”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,甚至不需要用户打开APP。所以这可能彻底改变终端的形态和应用程序的形式等。未来移动互联网入口也许就不再是手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