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Newsroom
作为LINC2015汽车创业大赛的特邀嘉宾及项目导师,复星昆仲资本董事总经理梁隽樟及其背后的智囊团队,将在每一场晋级卡位赛中,为汽车创业团队提出自己的判断和建议。
保守派的大算盘
复星集团此前一直关注于产业投资、二级市场、PE及并购等,但在原有业务面临转型的基础上,集团将新一波的投资焦点定位于移动互联网变革下的趋势创新。综上,成立于2013年4月的复星昆仲,结合复星集团的产业优势,将目光聚焦于垂直类初创公司。
这一轮的选择,复星昆仲落子在互联网金融、数字医疗、房地产、汽车及O2O相关领域。而就汽车领域来讲,复星昆仲一度让我以为是个“保守派”——成立两年半,有选择性地只投了两家:一是主做事故车互联网拍卖平台的博车网,二是主攻上门保养业务的摩卡i车。
梁隽樟向我们介绍道,团队很早就开始关注汽车领域,从最早的二手车及新车交易、用车、汽车维修和上门保养等,几乎每一个兴起的热点潮流,复星昆仲都摸了个遍。两年多的时间里,排查大量项目,只选择了两家被投项目,足见其投资认知之谨慎。
除却“初创公司”这个时间点的客观受限外,热点催生出不少创业团队,那么,复星昆仲「拒绝」或者说「不掺合」的原因是什么?
梁隽樟回答道:“没什么,就是我们「没看懂」。” 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真相是,那些看起来火热的、资方喜好的项目,在复星昆仲这里并不具备一个清晰可期的发展脉络,或者说不具备一个可以被数字验证的成长空间。同样的,复星昆仲所钟爱的上门保养,在不少投资人眼中也是门「算不过来帐」的生意。
“其实,我们算过账的。”不算补贴、按一门生意来估算,多少订单能够与成本投入持平?没有线下店所节约下来的成本能否覆盖掉低价服务销售?未来的模式切入是否可以与更多的创业模式结合?模型成立、账算得过来,才敢下这个赌注。
这些投资喜好与切入角度的偏颇,我们不加论证。可以看到的是,相比快手抢滩、撒网捕鱼,复星昆仲的投资风格往往更为沉淀,也相对更为深入。
定位:创业者的合伙人
此前我们曾悲观的预知说:行业资源性、产业封闭性、链条复杂性等,这些基本条件都决定了汽车类创业的艰难。
但在复星昆仲看来,行业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,真正重要的还是要看人。就汽车领域的投注项目来讲,复星昆仲更看重创始团队的互联网特性,并给出一个标签:"互联网+汽修人。"
注意这个界定:“汽修人”,也就是说,整车厂做销售、做市场的,转行做后市场创业,相对来讲要面临一些技术壁垒的突破。而对创业这件把产品人格化的事情来说,创始人的技能及互联网理解至关重要。
那么,车内智能硬件这一个明显更偏技术范儿的领域,复星昆仲为何不感兴趣呢?在他们看来,车联网、智能硬件等,赚钱的机会是有,但这是一个相对存量的低端市场,还是比较传统。
而在汽车金融这一分支,复星昆仲认为初创公司很难单独成形,“这是伴随着交易环节而来的,汽车金融并不具有特殊性。”复星昆仲认为,汽车金融是个伴生品,只是服务于交易。
梁隽樟有一个观点是,资本所到之处,一片热闹,不乏找空白钻空子的。但就汽车投资的热点效应来讲,的确会有一些品类在一段时期内风生水起,事实上,看懂这些泡沫式的虚幻没那么难。更详细来讲,二手车、维修、上门保养、智能硬件乃至更多的创业分支,一看重时间点的选择,二看重市场排序,错过不代表不看好,一旦投了就是深扎。
梁隽樟介绍道,复星昆仲在投后管理方面,会为被投项目提供一些深入、系统的辅助工作。公关宣传、高管招聘、团队培训、资源助推等基本内容除外,还会借助于复星集团的背后力量,进行初创扶植。复星昆仲向车云菌介绍道,早在摩卡i车成立之初,一天业务量只有几单,基金推动下,签下了复星集团旗下9家企业的合作订单。地域拓展至上海时,基金借助复星房产的居民区辐射,大力做地推。甚至复星集团的内部APP里,都有摩卡i车的植入接口。